股權質押風險是否緩解了
近日,媒體上報道了一則喜人的消息:截至11月末,A股全市場質押股數達6406.53億股,環(huán)比下降0.37%,是2015年2月以來首次環(huán)比下降,打斷此前延續(xù)45個月的連續(xù)增長態(tài)勢。個股層面,有24股在11月進行了較大量的質押解除,解除質押的股權比例超10%。
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數量在連續(xù)45個月增長后首次出現環(huán)比下降的情況,這顯然是一件令人略感欣慰的事情。畢竟隨著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數量的越來越大,股權質押已成了近年股市的主要風險之一。今年股指持續(xù)下跌,股權質押危機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任憑股權質押危機擴散開來,不排除演變成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可能。
上市公司新增質押股份在11月之所以出現減少的局面,很大程度上與11月份的股市行情有關。因為在10月19日上證指數見底2449點之后,在管理層的維穩(wěn)之下,整個A股市場改變了此前單邊下跌的走勢,而進入橫盤筑底階段。所以上市公司大股東出現新增補充質押股權的情況減少。因此,行情的企穩(wěn)是目前股權質押危機得以控制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各種紓困基金的組建對于緩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危機也將起到積極作用。數據顯示,自10月中旬起至11月末,公開宣告的紓困基金規(guī)模合計已達4850.5億元。其中,券商主導的紓困基金規(guī)模最大,達到2227.5億元;其次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的紓困基金,達到1800億元。此外,保險資管方面,國壽、太平、陽光、人保、新華五家保險資管成立共計780億規(guī)模的紓困專項產品。雖然紓困基金的規(guī)模并不算少,但截至11月底,紓困基金的落地案例仍不多,紓困基金大規(guī)模落地尚需時日。
而且作為紓困基金來說,它并不是普惠基金,不會馳援所有存在股權質押危機的公司。而是會選擇一些相對優(yōu)秀的上市公司,或行業(yè)看好,企業(yè)成長性看好,上市公司以及大股東信用較好的公司。至于那些績差公司、企業(yè)缺少成長性的公司以及上市公司或股東存在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公司,顯然不會得到紓困基金的馳援。所以,紓困基金更多地解決的是局部的股權質押危機問題。因此,要從全局上解決股權質押危機問題,還是要寄希望于行情的好轉,希望股市能夠走出普遍上漲的行情,甚至是牛市行情。但目前股市走出持續(xù)性普漲行情或牛市行情的可能性并不大,這也意味著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危機還很難得到全面性的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寄希望于紓困基金能夠盡快地落實到位,能夠盡可能多地緩解個體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危機問題。并最終將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危機控制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
基于本輪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危機所帶來的教訓,因此從未來資本市場的發(fā)展來說,必須要切實做好股權質押風險的防范工作。為此,必須對控股股東等重要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予以規(guī)范。一方面是要嚴控控股股東等重要股東股權質押的比例,比如,控股股東股權最高質押比例不得超過50%;另一方面是對上市公司及重要股東的征信予以綜合評定,以此確定質押股權的價格,但最高不超過市場價格的50%。如股價漲幅較大、業(yè)績下滑、征信存在污點的公司或股東,需要繼續(xù)降低質押股權的價格,比如降到市場價格的30%以下。如此一來,股權質押的風險也就可以有效規(guī)避了。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